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節拍,合力已經走過了63年的光輝歷程。歷經數十年創業的艱辛與改革的磨礪,合力在振興民族工業車輛的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經受住了市場經濟驚濤駭浪的考驗和全球競爭云譎波詭的洗禮?,F如今的我們,連續30年站在中國叉車行業之巔,屹立于世界工業車輛七強之林。撫今追昔,鑒往知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仡櫄v史文化,才能知道我們從哪里走來;解讀歷史文化,才能珍惜現在的每一步;研討歷史文化,才能引領更好的未來。讓我們翻開一頁頁泛黃的書卷,透過一張張陳舊的老照片,回顧公司一甲子艱苦創業,細數六十載風雨兼程,凝練宣揚合力文化,提高我們對合力文化的認同感、責任感和自豪感,鼓舞合力人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砥礪前行。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的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意識形態領域的批判運動逐漸發展成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當時的合肥起重運輸機器廠(合力的前身)走過了建廠初期的艱苦歲月,在新的歷史時期又迎來了新的挑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文革十年,全國經濟處于崩潰邊緣,合力也免不了受到波及,部分領導和技術骨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許多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遭到廢止,致使企業管理混亂,生產秩序被打亂,產品質量下降,生產實際處于半癱瘓狀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75年鄧小平開始全面整頓國民經濟工作。動蕩多年后,廠黨委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堅持以生產為中心,以提高產品質量為重心。人心思安的全廠職工重拾艱苦奮斗的傳統,重樹進取拼搏的信念,憋足了一股勁積極工作,全身心投入生產經營,當年就使經濟指標迅速回升。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雖然十年動蕩使我廠的生產受到了較大的破壞,但是合力人在自建廠之初就錘煉出不怕苦不怕難,遇到困境敢往前的拼搏勁頭。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下,廠里的技術創新在動蕩的夾縫中繼續前行。在此期間,我廠研制并投產的各類型叉車產品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據統計,從1963年開始生產叉車產品,至1976年的13年間共研制6類叉車產品,平均每2年多時間就有一款新產品問世。在1967年成功試制第一臺3CH叉車基礎上,1969年工廠生產的3噸3CH叉車批量進入市場,合力發展的腳步開始全面涉足工業車輛領域;1970年,中國第一臺側面叉車在廠試制成功;1971年,合肥鑄鍛廠和運輸機器廠合并為合肥重型機械廠,更好地整合資源和擴展產品序列;1972年,3噸3CG液力傳動叉車在廠試制成功;1976年,我廠自行設計了我國第一臺CPCJ-20型集裝箱叉車和25噸串桿叉車,并試制成功。這些都為今后合力確定以工業車輛為主營業務的發展方向奠定了扎實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實踐基礎。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我們研制成功的CPCJ-20型集裝箱叉車,實現了周總理生前的夙愿——生產我國自己的集裝箱叉車。當年7月,該款產品研制成功后,合力人開著自主制造的叉車奔馳在安徽第一路——長江路上向省委報喜。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個困難時期留給合力人深深的憂患意識,也造就了合力人在逆境中迎難而上的革命豪情,不僅要堅持艱苦奮斗,更要務實求真、團結協作,不僅要有技術和實力,更要有理想有抱負!此后的幾十年里,合力人之所以始終能走在行業前列,持續地開發新產品和不間斷地提升響應服務市場和客戶的能力,正是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積極向上的豪情斗志和當仁不讓的勇氣擔當讓我們能夠率先覺察市場的動向,在隨后風云變幻的市場經濟浪潮中扛起了振興民族工業車輛的大旗。
1973 年,合肥重型機械廠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1976 年,合力人開著自主制造的叉車奔馳在長江路上向省委報喜
1969 年,合肥起重運輸機器廠機械學校首屆畢業同學合影留念
1976 年,我廠制造出我國第一臺 20 噸集裝箱叉車